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贫困宣战。历经8年艰苦奋斗,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今天,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成都胜利召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际,一部由川台精心制作的专题政论片《决战巴山蜀水间》凝练回顾四川脱贫攻坚的历程,以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展现攻坚历程,以今昔对比、直观影像呈现巨大变迁,生动展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四川实践和四川经验。
贫困,人类社会的顽疾。
古今中外,治国安邦,反贫困始终是一件大事。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打响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这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决战中,四川是全国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为全局的胜利贡献了四川力量,在巴山蜀水间书写壮丽的时代答卷!
2018年春节前夕,四川大凉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总书记的凉山之行,温暖了四川人民,为四川战局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四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作为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13年,四川有贫困县8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5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7%。
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既面临全国共性问题,还有一些特殊矛盾需要解决。四川这个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进度和质量,决定着全国战局的走向。
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签下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四川牢记嘱托,尽锐出战!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彭清华:“总书记多次讲,军中无戏言。既然签了责任书,立了军令状,就一定要做到。没有任何条件可讲,没有任何退路可选。”
承诺,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
责任,蕴含着艰辛的付出。
从将扶贫开发单独列入全省八项重点任务,到开全国先河以全会形式对扶贫开发工作专题研究部署;
从把脱贫攻坚定为“头等大事”,到独创“3+10+N”政策“组合拳”;
倒排时间表,细化作战图——四川以“双组长制”打造最强阵容,五级书记担当责任底色,一万五千名驻村第一书记,近六万名帮扶干部,实现11501个贫困村帮扶全覆盖。
旌旗在望,鼓角相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省上下一遍遍“问诊把脉”,一次次“对症下药”。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每一个脱贫百姓身后,都是细致入微的精准帮扶。
教育断穷根,医疗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家门口就业“稳得住”,四川“一针一线”抓落实,全过程下足“绣花”功夫。
在与贫困的斗争中,血液里流淌着创新基因的四川人民一直“敢为天下先”——
创新实施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和非贫困村“三个一”驻村帮扶工作机制;
在全国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
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
全国首创四项扶贫基金;
制定颁布全国第一部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的省级扶贫法规;
在全国首个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
大胆试、勇敢闯,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在巴蜀大地延伸,为全国贡献了“四川经验”。
更多的力量在巴山蜀水间汇聚。
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
省内对口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中央单位、党政机关、国企民企,合力攻坚,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磅礴力量。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成功的桂冠是用荆棘编成。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现实挑战与历史大考并存。两场硬仗一起打,全省上下鼓足干劲,做好“加试题”。
凉山,影响四川乃至全国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控制性工程”。2020年初,全省仍未摘帽的7个县全部集中在这里。
3月13日,“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座谈会”在西昌召开。“挂牌督战”四个字凸显出会议的不寻常。疫情防控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向全社会传递的信号明确而坚定: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脱贫攻坚的步伐!
省州县联动发力,省领导挂帅督战,12个行业专班、7个作战工作组一线蹲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决战决胜凉山,是关乎全局的最大难点,也是最大亮点。大凉山又一次“一步跨千年”。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没有战火硝烟,但同样气壮山河。
一大批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脱贫榜样,影响带动更多的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无数扶贫干部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今天,有150名扶贫英烈不能与我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融入巴山蜀水,守望着他们走过的山山水水、他们热爱的父老乡亲。
我们永远铭记他们!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八年奋战如大考,答案在哪里?
脱贫群众:“现在的条件相当好了;做梦都没想到那么好;新房子非常安逸;自来水安到我们家家户户的;电给我们建起了,信号也有了,网络也有了;在家里就把钱挣了;我一年能挣个六七万了;现在生活安逸,巴适!”
答案,在老百姓的口碑里;
答案,在巴山蜀水的锦绣画卷中——
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变;
全面解决309万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510万贫困人口供电质量不达标问题。2020年全省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9480元,是2013年底的3.46倍。
从无房危房到入住新居,住房安全发生了质变;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136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2万户,353万脱贫群众住上“安心房”。
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社会事业发生了蜕变;
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覆盖范围,新改扩建校舍3133万平方米,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4888个。“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这一创新探索,被写入《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发展动能发生了裂变;
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累计落地1.9万多个,共推出优质农产品品牌149个、区域公共品牌12个。
从大山阻隔到内联外畅,基础条件发生了突变;
新增16个贫困县通高速,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建成溜索改桥77座,全面结束“溜索时代”。
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精神面貌发生了蝶变。
开办“农民夜校”4.6万所,创建省级“四好村”5481个。
202万余人参与帮扶,8500多亿元资金投入。
截至2020年,四川共有202万余人参与帮扶,投入财政和各类专项资金8500多亿元。
军中无戏言。四川向总书记报告:您去过的三河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您牵挂的“悬崖村”,村民搬进了县城住新居。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的四川答卷,镌刻在巴山蜀水间!
四川连续5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综合评价为“好”的等次,成为“五好标兵”。
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八年征程,战地黄花分外香;
雄关漫道,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远景目标,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历史启示今天,历史告诉未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9100万四川儿女将永不懈怠、继续前进,在新起点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续写新的时代华章!